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

这一代人的命运

2009年的5月真是个特别的月份。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,512地震周年纪念,甚至是六四事件纪念,全都集中在这短短的三十天。而在这短短的三十天内,发生了一件又一件让我感到惊谔且悲愤的事情。真是个多事之秋。

今天读罢梁文道写的短文《九十年》,悲从中来,竟也止不住眼泪,一个人独自坐在书桌前,细声抽泣。我不知道这种悲伤从何而来。是看不到这个可怜的国家变好的希望了?还是为吾国吾民的境遇感到悲愤难平?

现在读回五四运动的历史,仿佛那个时代的精神已经离我远去。当这个时代的重任落到我们肩上时,我们还会义不容辞吗?

“于是,在5月4日的激情和权力最巅峰的时刻,这场思想上的运动也耗尽了它的生命力,准备褪色与暗淡了。那些曾经的年轻 人,热情地、投入地、也经常急躁地试 图理解和改变自己生活的世界,他们也和我们一样经常犯错误。也正因此,我们可以从他们当初的思想与行动中,获取灵感和鼓舞,支持我们继续他们未竟 的事业,并为下一代留下新的遗产。”

九十年 / 梁文道

「学生们不畏逮捕,坚持斗争,街上讲演的人不断增加。最后到六月四日,政府已关押了1150名学生。……面对这种武力报复的威胁,学生们不但没有屈服的表 现,反而增强了讲演的活动。六月五日上午,在街头讲演的学生已达五千多人。每个街道、胡同、公园、市场都变成了公共集会场所。他们站在木箱子上慷慨陈词、 声泪俱下。北京当局已不能再逮捕更多的学生,只得驱散那些为学生们的讲演深为感动的听众。」

「在大逮捕的高潮中,全市大部份学生显示了决 心和作好了进监狱的准备。他们身背被褥,准备在拘留所里安身。警察往往被学生们的爱国精神所感化,变得对学生同情起来。当上司看不到时,他们就让学生到旁 边街头去讲演,说道:『我们和你们站在一起,但是不想惹麻烦,请往那边走一点』」。

「教员们也前来援救学生,送来了食物和毛毯。北京教职 员联合会的八名代表,其中包括汇文大学的一名美国教授,冲破阻挠来到学校监狱慰问被捕学生。……学生监狱中的惨状一经在公众中报道,立即引起了一场抗议政 府的风暴。各团体组织……代表及个人代表数百人,前往监狱,慰问被困禁的学生,向他们提供食品和其它援助。但是对所捐助的钱,学生们都拒绝了」。

「六月四日下午,上海学联在收到从天津发来的有关北京大逮捕的电报后,立刻掀起了更强大的争取工商界支持的运动。他们火速散发了载有这一消息的新闻号外、标语和传单。晚上七点以后,街上到处都是头戴白帽的学生在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」。

然 后,「六月五日早晨,罢市果然开始了,天刚破晓,学生们就已开始上街演讲。早晨,整个南市区的商店都没有开门。运动迅速扩展到相邻的市区。上午八点左右, 法租界周围街道两旁的商店参加了罢市,约一小时后扩展到法租界。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之间,又扩展到公共租界内的英美租界区。罢市像野火一般继续向闸北蔓延, 中午时分遍及了全市,随后又扩展到郊区。各种店铺、包括娱乐场所和饭馆都关了门,只有一些外国商店例外。这就是说,在几小时内,一个拥有153.85万人 口的城市被临时安排、仓促组织的商业罢市所席卷,以支持1.3万名罢课的学生」。

「商人罢市使整个城市呈现一片凄清,超出了西方人的想象。……但上海并没有变得人走城空,相反,在街头聆听学生们讲演的人越来越多。全市各个商店的门窗都贴上了白纸标语,上面写着这样的口号:『商学一致,速起救国』、『还我自治、释放学生』、『不惩卖国贼不开市』」。

余 生也晚,一直要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,才读到周策纵先生在1960年五月四日出版的经典《五四运动: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》(The May Fourth Movement: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)。当我看到上面这一段干净简洁、绝不煽情的文字时,竟不禁悲从中来,眼泪不住,一个人在夜里图书馆的小桌上低声哭泣。多年之后,我和大陆一些 年轻朋友谈起这段文字与自己当时的反应,他们明白我说的道理,但显然不能体会其中的苦涩。


其实那也不纯然是苦,而是时空压缩在纸页上所生的恍忽;历史对我们开的玩笑,表面重复,原来是变奏;巨大的渴望使我们相信一切美好「就立刻要实现」,但却在瞬间溃散灰飞。我甚至怀疑在另一个平行的空间有另一种现实:

「就像当初迫不及待地逮捕和关押学生那样,政府现在又急切地想摆脱学生。六月七日,四名教育部人员作为『非官方代表团』到拘留所说服学生离开,但没有成功。第 二天政府又派了一个两人『劝慰代表团』,其中一个是国务院秘书。他们向学生解释,政府承认犯了错误,表示歉意。警察也表示了歉意,并派汽车到学校门口。许 多社会组织派了几千名慰问代表,他们在政府和学生之间进行调解」。

「只是在这种情况下,自愿关押的学生才于六月八日在鞭炮和欢呼声中走出学校监狱,前去参加同学和市民为他们举行的热烈的群众大会和欢迎仪式」。

1510梁文道专栏:
http://my1510.cn/author.php?mantaoleung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